四月的內蒙古草原本該春意萌動,查干敖包礦區(qū)卻遭遇十年不遇的倒春寒。呼嘯的西北風裹挾著雪粒在戈壁上肆虐,能見度驟降至50米以下,氣溫跌破-20℃極值。就是在這樣的極端天氣里,中陜核地調院勘探小組的紅色身影依然如炬,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向著鉆機平臺艱難挺進。

"編錄不能停!"技術負責人安興的呼喊聲在狂風中時斷時續(xù)。他單膝跪在雪地里,防寒面罩上已結滿冰凌,手中的地質錘卻穩(wěn)準狠地敲擊著巖芯樣本。身旁的技術員王迪正用凍僵的手指攥著記號筆,在樣品袋上艱難標注編號——筆尖每移動一厘米,都需要呵口熱氣融化結冰的墨跡。
“這場持續(xù)48小時的暴風雪,給原定的工作計劃帶來極大的困難。但是鉆機只要見礦,不管多么嚴苛的環(huán)境,我們都會第一時間去觀察編錄。”技術負責人安興說道。當問及堅守的動力,他拍了拍沾滿雪沫的工裝:“風雪會掩蓋痕跡,但蓋不住地質人找礦報國的初心。”
安興表示將嚴格按照單位和甲方的部署要求,精心組織、科學規(guī)劃。積極應對野外工作的困難和挑戰(zhàn),確保項目任務順利完成,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地質勘查工作中,為地調院建設省內一流地勘企業(yè)努力奮斗。